CO-DIVIDUAL CAMP —— 营地空间转译视角下的国际青年旅舍设计

素材图片素材图片
文件类型:JPG
文件大小:1.99MB
尺寸:3919 x 2771

下载所需积分: 5

分组: 大二作品

作者姓名: 黄月玲

学校: 天津大学

指导老师: 朱蕾;苗展堂

——缘起 随着科技与网络的飞速发展,我们似乎都沉浸在虚拟与自我的世界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越发厚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异常稀少,特别是陌生人之间。在之前的设计中我总会以打破这种壁垒作为出发点,希望人们能在我构建的空间中交流、共享。这次的国际青年旅舍设计也不例外。我总希望构建我理想中的空间,帮助建立和谐、温馨的社会人际关系。 设计灵感源于我很喜欢的一款电子游戏,我扮演的游戏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时代传奇,与他的帮派成员生活在营地之中。虽然游戏中真正属于主角的空间只有一顶简单的帐篷,但我并不觉得孤独与不适,白天大家忙各自的事情,夜晚在营地篝火旁弹着吉他,唱着歌,谈天说地,天南海北的故事在这里交织。在与其他成员的交流、生活中,我感受到了集体带来的温暖与感动,这时,我的“家”不再只是我的小帐篷,而是整个营地。通过在这里交流共享,完成了individual 向 Co-dividual 的转变,CO-DIVIDUAL CAMP 由此而来。 于是,我去研究了营地如何在个体私有空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将个体有归属感的空间最大化,并尝试运用现代的建筑设计手法将其进行转译。 ——调研 现场调研中,我观察到了场地的一些特点:首先,场地北侧有小部分室外活动空间,属于北侧的餐饮店,其也呈现营地的状态,也是场地周围最有活力的室外活动空间,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其次,站在场地东侧巷道内我看到场地周围老建筑与城市现代建筑交织的景象,其很好的体现了场地新旧交融的特点,也成为我思考新建筑如何融入城市老旧城区的出发点;最后,场地北侧存在成熟的商业化餐饮组群,使我的餐饮空间有的放矢。 ——空间 根据场地调研与营地空间研究,我将空间分为四个层级:个体私密—群体私密&个体交流—群体交流—城市交流。首先,将小体块进行散置,作为群体生活空间,而体块间室外空间则作为群体间交流空间。而后,根据场地周围情况分别在西侧和北侧置入展览空间与餐饮空间,同时设置共享办公、阅读、茶饮、健身等空间共同作为公共活动空间。而后,将小体块进行穿插,使得交通空间得以共用。最后,又对小体块的平面排布形式进行探讨,根据每个体块的位置与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平面组合进行排布。 ——表皮 场地位于城市老旧城区,周围建筑多为古朴的红砖表皮,正如前面调研中提到的那样,场地所在城市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新旧交融,所以我希望建筑以轻盈、通透、简洁的崭新姿态融入街区

会员专属

开通会员后,每月可获得1000积分,积分可用于下载素材。

高校机构及学生认证免费*

相关内容
CO-DIVIDUAL CAMP —— 营地空间转译视角下的国际青年旅舍设计CO-DIVIDUAL CAMP —— 营地空间转译视角下的国际青年旅舍设计
CO-DIVIDUAL CAMP —— 营地空间转译视角下的国际青年旅舍设计CO-DIVIDUAL CAMP —— 营地空间转译视角下的国际青年旅舍设计
CO-DIVIDUAL CAMP —— 营地空间转译视角下的国际青年旅舍设计CO-DIVIDUAL CAMP —— 营地空间转译视角下的国际青年旅舍设计
CO-DIVIDUAL CAMP —— 营地空间转译视角下的国际青年旅舍设计CO-DIVIDUAL CAMP —— 营地空间转译视角下的国际青年旅舍设计
CO-DIVIDUAL CAMP —— 营地空间转译视角下的国际青年旅舍设计CO-DIVIDUAL CAMP —— 营地空间转译视角下的国际青年旅舍设计
CO-DIVIDUAL CAMP —— 营地空间转译视角下的国际青年旅舍设计CO-DIVIDUAL CAMP —— 营地空间转译视角下的国际青年旅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