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织肆舍——文化驿站 “民宿” 建筑设计

素材图片素材图片
文件类型:JPG
文件大小:134.2KB
尺寸:800 x 600

下载所需积分: 5

分组: 大二作品

作者姓名: 郑亚轩

学校: 苏州科技大学

指导老师: 徐忠

设计要求在苏州古城外山塘街旁设置一座包括居住、文化体验等功能的民宿建筑。场地距虎丘约1公里,西南侧紧邻山塘街与山塘河,东西向较狭长,以民居为主,北侧为已拆迁待建设用地,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可供居民与游客使用的公共空间、文化休闲空间较少。 方案以“廊织肆舍”为概念,利用复廊设置沿山塘街的“边园”,为社区居民及游客提供可互动交流、集会活动的开放公共空间,通过边界的进退、立面的虚实,创造既融入历史街巷肌理又激发当代活力的线性园林。并从苏州园林游园体验出发,提取出“房”、“山”、“园”三个意象,以游廊联系民宿各功能部分,以现代建筑语言转译传统园林空间体验,通过各意象之间的交融塑造园林意境。 在建筑设计具体操作上,以中央水景庭院为核心,以“九宫格”组织各功能体块,用简洁的结构呈现丰富的空间。灰空间、局部通高、天井以及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实现空间的流动与渗透,和多层次的平台、路径共同营造出民宿多样的园林空间体验。基于设计者对苏州古典园林和传统民居的解读,将四套民宿居住单元分别命名为逸园堂、凌霄阁、云岩居、听泉轩,呼应住宅、楼阁、假山和池水四大要素,利用平面上的透明性关系使民宿房间与庭院相互渗透,既形成连贯的内部活动空间,也让每个民宿单元自身具有园林般的体验。建筑造型方面,受传统民居建筑的坡屋顶和厅堂建筑鸳鸯厅 “即一屋两翻轩” 做法的启发,以双坡顶为原型进行切割与联合,在建筑内部呼应居住空间的不同私密层级,在形态上则削弱建筑的体量感,同时获得几何化“山”的意象。“园”中置“山”,“山”中有“房”,亦“房”亦“山”亦“园”,希望藉此让游客体验苏式园居生活的风雅和情趣。

会员专属

开通会员后,每月可获得1000积分,积分可用于下载素材。

高校机构及学生认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