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公社 Reinventing the Commune

下载所需积分: 5
分组: 大三作品
作者姓名: 赵芃昊
学校: 湖南大学
指导老师: 李晓俊
记得第一次来到东瓜山社区已是傍晚六七点钟的样子,我们选择调研的一个比较热闹的东瓜山一条街来作为第一次调研对象。夜市因为在社区西北角,并且位于主干道交汇处,人流量较大,并且周围有中小学以及大学所以该夜市为年轻人选择之一。我们沿着夜市往社区深处走去,两面的摊位逐渐稀少,逐渐过渡到冷清清的居住板楼之中,映入眼帘的正是我这次选择改造的地块——一块原来是安华电力公司的办公楼所在地以及有着部分的已经年久失修的社区居民的自建房与居民楼的三角形地块。社区的烟火气在这块场地被截然打断,道路两侧昏暗的灯光,以及一侧将近十米的高差和一侧乌压压的居民楼营造的社区氛围与刚才的夜市格格不入。“老人们在灰黄的灯光下蹒跚,小孩的小手牵着大人,吃着手里的东西也变得安静起来,身后的夜市年轻人的喧哗声逐渐远去”。我们继续往深处走去,像是钟表盘上的指针,逐渐地感受到老社区已经要准备的入睡了。 社区不应该沉睡。 “多生产,多贡献!”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人民公社也是在这个时间出现的。过去的时代口号主体是人,现如今能生产与贡献的可以是建筑吗 “建筑在精神层面的服务于人”?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对公社进行更深层次的溯源,并最后转译到对该地块的重塑中去,以实现老社区振兴。 英国的新和谐公社、法国巴黎公社以及中国的人民公社,这些“公社”在本质上都是在解决时代出现的冲突、对立与矛盾,在东瓜山社区中矛盾与分隔依然存在。过去是社会阶级与生产力层面的对立,而当下社区是老年人与青年人、原住民与游客、社区文化、人群需求等之间的冲突。在这次设计中,我将通过功能分区、空间为媒介以“公社精神”为理念,设计一个可被复制的社区“公社”,以希冀该社区中心设计可以作为老旧社区振兴的范式,让社区不再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