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nch to balcony

下载所需积分: 5
分组: 大三作品
作者姓名: 朱晓飞
学校: 天津大学
指导老师: 辛善超
本设计植入一棵大树作为共享公寓的核心,建筑围绕树木形成合院,由低到高成为一个由动到静的过程,人的活动也从底层的商业到中部的共享厨房等再到最上面的阅读,以及私人阳台的独享空间,达到一个由公共到私密的过程。树种选取银杏树,一年四季可以享受到不同景色。同时,在这个缺乏公共交流机会的后疫情时代,各家阳台成为了社区居民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成为了表达自我的舞台。在阳台反映出各家的活动,阳台是一个介于公共与私密之间的区域,阳台与大树的戏剧化交互进而产生错动,让其成为真正的舞台。单元化的组织,同时产生一系列丰富的视线关系,阳台上的对视也可以促进邻里间的亲近。
在具体设计细节上,大树周遭的地面进行部分下沉,形成具有场所感的公共空间。总体上有内外两条流线,一条是各住家通过四个宽阔楼梯间和走廊进入各家,另一条是环绕着树木进入各层。公共空间设置在两者汇聚的地方,其形体也因树木的形体进行有机变化。在户型设置上,家庭、朋友、单人间三种不同户型组成基本户型组合,各居住单元都有一定的细部处理。从不同的窗口可以看到不同的树景,从外面也可以看到各家阳台正在发生的不同行为。提供了视线上沟通的机会,在枝丫的掩映下人们的生活场景若隐若现,产生了一种间断却又联系的特殊情境。
底层部分架空,形成内向但又开放的一层商业空间,使社区内外人群互有交集,和下沉广场、大树共同作为社区内外交流的媒介。顶层的平屋顶和坡屋顶之间形成了宽阔连续的灰空间,可以进行各种户外活动,或是饮茶独处或是下棋打牌,成为居民活动的社区性场所。
此设计希望探讨建筑与自然特别是和树木之间更加紧密的关系,同时也提出了在大型公共场所凋敝的背景下共享生活的一种可能性。对于缺乏绿意的城市环境而言,环树而居的模式也许是一种诗意的回归。银杏树作为社区中唯一的树,是社区向心力的精神寄托。建筑与树木的亲密关系,也是扎根土地、安土重迁的中国传统居住思想的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