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玉换歌——拉市海湿地生态反思纪念馆

文件类型:MP4
文件大小:54.07MB
尺寸:856 x 480

下载所需积分: 5

分组:大三作品 作者姓名:王晗 学校:天津大学 指导老师:郑曦

作品说明: “碎玉换歌”为拉市海湿地生态反思纪念馆,设计试图通过对拉市海湿地景观的克制应用,行进在建筑空间中的秩序引导,强烈的空间精神刺激与对地景艺术的保留与应用,在最大可能保留场地原有现状的基础上,唤醒人们对拉市海湿地景观的认知、水鸟的珍惜、湿地生态的保护意识。

生长在拉市海湿地中的水中枯木,春来还能有泛着绿芽的新枝,顶破龟裂的旧衣,这里的泥土还顽强而有毅力,纠缠着群落的根部,无声地叫嚷着在这片土地上的权力。水鸟的漩鸣,会在远离人声的水面响起。

在总体设计上,建筑以谦卑的姿态让退于土地与湿地,居于远离湿地公园的北侧的边界,表达理念上的泾渭分明。从丽江民居的完型外围入手,本着对地域性气候影响的民居特点,保留建筑的包围感,通过片墙等手段,在塑造丰富观景空间的同时,加强传统民居在空间意向上的影响。

分为两个主要展厅,地下展厅主要展出被偷猎的水鸟标本,因商业行为而退化的湿地生态线土地样本等,地上展厅主要展示湿地生态保护的优秀案例与通过虚拟现实交互技术模拟湿地在退耕还林之后的生态变化,意图通过秩序性强的流线引导与对光线的控制手段,引起游客的反思与转变。

地下展厅借助场地原本因耕地存在的高差,以更下位的姿态嵌入地中,只取少量的高窗与光锥式构造的天窗来引入光线,加强光线在展厅内的神圣意味与场所的教育意义。从地下展厅升起,一个裸露在风中的连廊联通了地上展厅。进入地上展厅后,第一眼是望向湿地的纯净的景象,与地下展厅中对光线的克制使用形成了显著的对比,以加强游客在对比中产生的震撼感。地上展厅初始的景窗也与场地原本的栈道,湿地自然形成的堤坝形成视觉通廊,加强一体的观景效果。

观鸟塔通过自身的结构回应场所内保留建筑的结构肌理,作为再游览完两个主要展厅之后的附加场所,通过使用参数化的手法是其墙体保留镂空的状态,以一个非密封的构筑物的状态对接场所内的自然元素。底部下沉与户外展场、休闲厅相接,顶部则为一个面向湿地的景窗,在给游客提供景色的同时达成了鸟类进入观鸟塔的途径。

建筑的外部设置了户外展厅,意图以地景艺术的方式介入场地,在退让沿湿地生态线的同时加强场所精神的影响,并试图通过景观设置的方式减少马场的商业行为对土壤的污染。

会员专属

开通会员后,每月可获得1000积分,积分可用于下载素材。

高校机构及学生认证免费*